|
白鹿洞書院,位于廬山東南五老峰下,距九江市區30公里,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三千畝,古建筑面積五千平方米。這里山水環合,清邃幽靜,兩山夾岸,一水中通,四周高,中間低,俯視如洞,“有泉石之勝,無市井之喧”,是一九八八年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屬國家一級自然保護區域,是廬山“世界文化景觀”的主要景區,與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、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、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,合稱為“中國四大書院”。
相傳書院的創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。李渤養有一只白鹿,終日相隨,故人稱白鹿先生。后來李渤就任江州(今九江)刺史,舊地重游,于此修建亭臺樓閣,疏引山泉,種植花木,成為一處游覽勝地。由于這里山峰回合,形如一洞,故取名為白鹿洞。
元代末年,白鹿洞書院被毀于戰火。明代最早的一次維修為正統元年(1436),以后還有成化、弘治、嘉靖、萬歷年間的維修。進入清代,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,辦學不斷。19世紀末期,我國的政治、經濟發生急劇的變化,出現了教育改革的熱潮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)年清帝下令變法,改書院為學堂。白鹿洞書院于光緒二十九年停辦,洞田歸南康府(今星子)中學堂管理。宣統二年(1910),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學堂。國民黨時期,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,但未實現。新中國成立后,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。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;1979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;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,同年設置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的白鹿洞書院建置;1990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書院管理委員會。現在,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、教學、學術研究、旅游接待、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制。
白鹿洞書院作為千年學府,留下了積淀豐厚的文化遺產和原始生態的自然景觀。白鹿洞書院現存在建筑群沿貫道溪自西向東串聯式而筑,由書院門樓、紫陽書院、白鹿書院、延賓館等建筑群落組成。建筑體均座北朝南,石木或磚木結構,屋頂均為人字形硬山頂,頗具清雅淡泊之氣。
47.00元
電話0792-8792291 | 官網:http://lsbailu.com/html/sy/ | 地址:九江市廬山區海會鎮